2022高考作文论点 第1篇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30字之间。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2022高考作文论点 第2篇
除了辨析概念形成分论点的方式,考生还可以勾连其他概念和核心概念的关系,设置分论点。
基本做法:在界定核心概念后,将概念A引向自己熟悉的概念B,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考生往往简单地把概念A引入概念B后就弃概念A于不顾,直接论述概念B,从而造成偏题。
如作文题“赶考精神”,有考生设置如下分论点:
分论点1:赶考精神需要坚持不懈。邓稼先坚持不懈,所以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论述坚持不懈)
分论点2:赶考精神需要创新。屠呦呦创新,所以研制出青蒿素。(论述创新)
分论点3:赶考精神需要家国情怀。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最后完成火箭的研发。(论述家国情怀)
以上分论点的设置由赶考精神发散到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上,乍一看似乎合理,但后面的论证丢弃了赶考精神这一核心概念,转变成论述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造成论证偏题。
如果发散后再论述新概念和核心概念的关系,就能把论证聚焦到核心概念上来。
基于此,修改如下:
分论点1:赶考精神需要坚持不懈。因为“考”,尤其是重大考验,道路是漫长的,过程是艰辛的,没有坚持不懈的“赶”,“赶考”是无法完成的。
分论点2:赶考精神需要创新。因为“考”的艰难往往在于新考题、新困难,所以需要我们创新方法和对策,才能“赶考”得上。
分论点3:赶考精神需要家国情怀。因为“考”是接连不断的,“考”之后还有“考”。我们要想始终积极地“赶考”,没有家国情怀是万万不行的。
通过这样的修改,坚持不懈、创新和家国情怀这三个新概念就聚焦到赶考精神这一核心概念上了。
在作文题目的限定下,考生要科学地展开思维。这个展开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发散的结果就是形成具体的分论点。但考生要注意,发散时不能忘记对核心概念的聚焦,还要有适度的辩证分析。这就是议论文写作分论点设置的内在思维要求。
2022高考作文论点 第3篇
经过议论文写作的初步学习,大部分考生现在基本可以写出一篇规整的议论文,即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大体看上去有概念界定,有分论点设置,但细致看会发现是“大而不当”“貌合神离”。如下面一篇学生习作的整体构架:
论勇敢
分论点1:勇敢是一种性格。勇敢的人比懦弱的人更招人喜欢,因为他们更大气,不猥琐……
分论点2:勇敢是一种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勇敢。畏惧是面对危险的生理反应,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勇敢,可以拯救一颗黯淡的星星,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分论点3:勇敢更是一种精神。千年积淀,勇敢的精神已深入我们骨髓,涤荡过我们的血液,升华了我们的心灵……
造成这种拼凑与空泛的原因,就是没有聚焦概念,就此题来说,就是论述时没有聚焦到“勇敢”这一核心概念上。所以,考生发散思维形成分论点时要牢记聚焦核心概念,这样才能做到论证具体,具体才能深刻。那么,如何才能既设置合适的分论点展开具体论证,又聚焦核心概念?
一要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挖掘概念的内涵和要素;二要由核心概念引申到其他概念,勾连概念之间关系,进而聚焦到核心概念。
2022高考作文论点 第4篇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竟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之前准备的作文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没想到高考作文会让我们写这个应该由教育专家来思考的问题。第二,根据作文素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语文教育大部分只有课堂教学,后两者基本没时间去实践,如果本身就不喜欢文学,更不会在课外去接触语文了。那么索性就不去讨好阅卷老师了,不如谈一谈“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话题,写一个还算有点价值的高考文章。
先从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说起吧。在上小学的时候,其实老师最重视的科目是数学,恰好我又不喜欢数学,所以每天做不完数学题就要挨留,而到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的授课也没有使我有兴趣去学习,比如讲新的课文,老师的方法是这样的:读课文、划段落、找生词、总结中心思想、课后背诵。这样的语文可有什么意思呢?这和提高语文素养有关吗?在这种教育程序下,我们只能越来越厌倦学习、厌倦课堂。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当老师在假期为我们推荐种种名着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书对我们来说真正有什么帮助。所谓的社会实践,我根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除了在学校一整天的学习之外,我们要回家享受短暂的自由生活之后还要完成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有两个疑问:哪里是社会?什么是实践?回到高考作文题目吧,我在心中只想到了一句话: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呢?百分之八十在学校,而在学校我们只有一两节课能接触到语文,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还得划段落、找生词……大概百分之二十在家里,而在家里我们要写作业,记得高中写作业到十二点还没有写完,于是决定放弃,等第二天来学校抄学霸的。如此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其实作为一个学渣,因为我们课后学习学校知识的时间比学霸少,所以能掌握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记得初中有一次上物理课,学霸同桌竟然会问老师“太阳是星星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同学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哪有时间去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呢?作为学生,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权利去改变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努力掌握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的课本知识。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素养是不能在模式化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语文素养其实是一种文化气质,别人的气质我们能很容易的就学来吗?而一种气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并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气质,在小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应该培养这种气质。所以到高考的时候、到我们已经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再来谈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气质已经成型,我们在以后要面对升学、工作等众多问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所以我们在以后很难再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了。
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起码语文是没戏了,其实不该说的话中有很多是真话,讲真话比编假话、编套话更轻松,更何况是在高考上。以后逢人谈起,我在高考上写了个零分作文,也是能吹一辈子的事情。
我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我的观点。
2022高考作文论点 第5篇
针对作文主题,分析其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关系,全面构思。如以《风度》为题的分论点: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又如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又如《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的论点。
1、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点击网站底部的举报投诉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