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1篇
【人物事迹】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在去
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 年,胡忠在晚报上师大教育 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陕西教师网
V:shidazhaojiao
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
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
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 3800
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 13
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 143 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 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 年,在
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
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
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
教老师。2006 年,8 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
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兼职保姆。2011 年 2 月,她甚
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
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莲。
2010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王茂华、谭良才——烈焰之中筑大爱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2篇
【人物事迹】1949 年 10 月 1 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此后,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澳门回归祖
国当天,已经 87 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
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在澳
门回归后的 20 年里,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
习生活中。
【颁奖辞】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
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
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2018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 80 后教师
【人物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
月拿 30 元钱补助、年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 17 年。学校
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 5 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
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
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 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
皱纹。
【颁奖词】风雪担书梦,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
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
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2017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人物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
夫妇一共捐出 8809446 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
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
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
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
人们心里。
2016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人物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
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
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 45 公里,海拔
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 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
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
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
的麻花辫。
2015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
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
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
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
资助了近 300 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
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
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000 多万元善款,让 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 2015
年 3 月 9 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
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3篇
【人物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为了劝学,12
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
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
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12] 十
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
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
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
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
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师大教育 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陕西教师网
V:shidazhaojiao
2012 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人物事迹】女,28 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
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
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 年,
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
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
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
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
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
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
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
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
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 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那
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4篇
姜梦云,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姜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姜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1996年9月,姜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我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忙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姜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姜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亚军。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忙她练习胆量,姜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之后李亚军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姜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姜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姜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5篇
樊__,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鹿邑县老君台中学8、9班班主任,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24年中,她潜心教研,以校为家,爱生如子。_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有所收获_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_学高为师,德高为范_是她的自律信条。她是学校师生、社会及家长心目中的最美教师。这一路走来,她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执着、勤奋、谦逊、求实……
一、潜心教研、勇于创新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24年来,樊老师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多次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中丰富提高。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付出终有回报,其本人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学校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二、爱生如子、以德育人
根植于爱的土壤,教育之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樊老师都坚持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她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她的影响下,一些顽皮不爱学习的学生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常萍萍同学家庭条件差,父母年纪大,性格内向,在班上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平时也不太与同学接近交流,班上还有少数同学歧视她。樊老师多次找她个别谈话鼓励她增强信心,大胆敞开心扉,振作起来,去年常萍萍的父亲因患癌症去世了,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樊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来到她家,主动资助她上学。并告诉她以后只要有困难尽管说。在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常萍萍现在已成为班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三、以校为家、无私奉献
樊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中,她积极热情,热心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团结同事。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樊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还是一位孝顺的女儿、儿媳,更是一位贤妻良母。樊老师的丈夫在乡下工作,女儿在读大学,儿子在读高中,她的父母和公婆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在老人住院期间,樊老师每天四点多钟就起床做饭,等儿子吃过饭上学后就去医院给老人送饭,然后再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在上课的空闲时间又得赶到医院侍候老人。晚上下自习后她还要给儿子做晚饭,给住院的老人洗衣服,整理家务……直到夜深人静才能休息。去年下半年,由于几位老人都有疾病,她和丈夫不得不兵分两路:一个在县城,一个在老家分别照顾老人。樊老师的公公偏瘫多年,吃喝拉撒都需要专人侍候。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樊老师的工作,她的丈夫就背起父亲去上班,夫妻二人十天半月难得一聚,以至于连回家过寒假的女儿都误以为她的父母离婚了……
长期超负荷的操劳,使樊老师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起来令她痛苦不堪,20_年11月16号上午第二节,樊老师正在九班讲课,当她弯腰捡粉笔时,只觉得腰部咯噔一下,腰就再也直立不起来了,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滚落下来。前排的学生慌忙扶她坐下,但樊老师稍作休息,就又拿起课本坐在凳子上继续给学生讲起课来,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樊老师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她所带的班级也一直是学校里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樊凤勤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传道授业、甘为园丁,她用自己的爱心与汗水培育出桃李芬芳。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书写无悔人生,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 第6篇
【人物事迹】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 35 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
学。12 月 19 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
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
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对于树仁学院历经 35
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
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
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
的顶尖人物。他们在 1971 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
莘莘学子打拼 35 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 70 年代港英政府
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
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
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点击网站底部的举报投诉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